摘要
目的 探究生命早期使用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TMC3115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和远期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 购入14只待产BALB/c孕鼠,获得新生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TMC3115组,每组约42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TMC3115灌胃(每只灌胃量为0.2 mL/d),至3周时停止灌胃。3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小鼠,随后将各组剩余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water组、生理盐水-DSS组、TMC3115-water组、TMC3115-DSS组,每组约10只。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至6周时,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4 d建立肠炎模型,非模型组自由饮用纯水。6周零4天时,实验结束。记录小鼠每周体质量变化,分别采集实验结束时的肠道组织,以及3周和实验结束时小鼠的粪便样本、脾脏和血清,测定结肠炎症性病理评分、粪便肠道菌群构成、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因子质量浓度。结果 (1)实验结束时,与生理盐水-DSS组相比,TMC3115-DSS组的结肠炎症性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肠隐窝结构等破坏较小,炎性浸润程度较低,上皮结构较完整。(2)3周时,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MC3115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脾脏脏器指数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下降(P<0.05),而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结束时,与生理盐水-DSS组相比,TMC3115-DSS组粪便中的葡萄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脾脏脏器指数升高(P<0.05),但IL-6、IL-10和TNF-α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生命早期使用TMC3115可促进新生小鼠肠道菌群的构建,并产生远期影响,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