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和病理学分析对比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兔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

作者:陈文强; 张运; 张梅; 季晓平; 朱永锋; 姚桂华; 桑学东; 李大庆
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10): 56-59.
DOI:10.3760/j.issn:1004-4477.2004.10.0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球囊损伤 +高脂 ( 1%胆固醇 )喂养雄性新西兰纯种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斑块部位转染携带 p5 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促使斑块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然后给予鲁塞尔蝰蛇毒 (RVV)和组胺药物触发 ,造成实验性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在药物触发前后对家兔进行IVUS检查 ,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比较。结果 IVUS发现 14只家兔中有 12只共 18处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病理学检查发现 14只兔中有 12只共 2 0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IVUS诊断斑块破裂、血栓的真阳性率为 85 % ,假阴性率为 15 % ,敏感性为 85 % ,特异性 67%。两者在对血栓长度的测量上高度相关 (r =0 .73 ,P <0 .0 1) ,但对横截面积的测量上无相关性(r =0 .19,P >0 .0 5 )。结论 IVUS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 单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