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园内外身体活动的聚类特征与运动能力研究

作者:付近梅; 黄婷; 孙顺利; 陈睿铭; 陈德龙; 蒋天乐; 胡学文; 吕文娣; 何梓豪; 苏利强; 赵广高*; 邹维露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10): 1560-1563+1567.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0.027

摘要

目的 基于上学日与休息日身体活动(PA)、久坐行为(SB)变量对幼儿在园内外身体活动进行聚类分析,并借助身体素质指标探讨不同幼儿的聚类特征,为幼儿教育和健康领域提供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于2019年3—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募集南昌市6所幼儿园3~6岁受试幼儿291名,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ActiGraph GT3X-BT)分别测量幼儿在园内外PA与SB水平,并采用两步聚类算法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量与评价幼儿身体素质水平,比较不同聚类幼儿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不同幼儿的聚类特征。结果 以上学日园内、上学日与休息日园外PA与SB共6项指标聚类,幼儿可分为园内活跃型(上学日园内高PA、低SB)、园外活跃型(上学日园外和休息日高PA)和不活跃型(上学日园内外和休息日低PA、高SB)3类,模型平均轮廓系数为0.3,聚类结果良好。园内活跃型、园外活跃型幼儿上学日园内、上学日与休息日园外PA,以及日均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均高于不活跃型(F值分别为157.91,80.79,95.86,95.52,124.74,P值均<0.05)。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影响后,园外活跃型(19.03±0.47)和园内活跃型(19.11±0.40)身体素质总分均高于不活跃型(17.94±0.31);园内活跃型幼儿(3.91±0.14)双脚连续跳高于不活跃型幼儿(3.45±0.11)(P值均<0.05)。结论 园内活跃型和园外活跃型幼儿总体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优异。应关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PA时间占比,以提高幼儿的整体身体素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