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观察宫颈癌放疗后盆部骨髓变化

作者:谢琦; 江新青; 夏建东; 张静; 彭国晖; 郑力强; 梁志伟; 叶伟军
来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5, (5): 355-358.
DOI:10.3969/j.issn.1672-8475.2005.05.010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盆部骨髓MR改变.探讨MR成像对显示盆部骨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的轴位SE T1WI,轴位及矢状位TSE 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 SE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盆部骨髓在放疗前后的信号改变.结果骨髓信号最早出现改变是在外照射开始后第8天,患者受照剂量在12 Gy时.放疗早期,骨髓在T1WI,T2WI及SPIR序列上信号升高,T1WI 增强扫描见强化.放疗晚期,骨髓的T1WI,T2WI信号升高程度增加,SPIR序列出现信号降低,T1WI增强扫描,骨髓强化不明显.53%的患者在T1WI、T2WI上,18%的患者在SPIR序列上见照射野外骨髓信号有改变.结论宫颈癌外照射放疗可引起照射野内、外骨髓多种MR信号改变,并有一定规律性,对宫颈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