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流固耦合(FSI)分析不同级别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病人的流体力学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VBD病人34例,均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及MRI检查,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580岁,平均(62.1±12.3)岁。按照Smoker分级标准,将VBD分为0、1、2、3级,并将病人头颈CTA的原始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调入力学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分析,选择壁面剪切力(WSS)、壁面压力(WP)、血流速度为输出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VBD组间血流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血流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随着VBD级别的升高,基底动脉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的数值趋于降低(均P<0.05);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2)。小弯侧WSS、小弯侧血流速度、大弯侧WP与脑梗死发生分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0.58、-0.78,均P<0.05);回归R2分别为0.50、0.63、0.62。结论基于FSI分析可以观察不同级别VBD的流体力学特点,并且提供VBD发展的理论依据。随着VBD级别升高,流体力学参数与后循环脑梗死呈负相关。

  • 单位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