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强调思维的生成,对有效思维的生成如视珍宝。有效生成的思维,一定是依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强调学生的内在发展。对生成性教学不断探索,学生变活了,课堂变活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所谓"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存在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的问题。诸如"活动了身体而休息了大脑""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自主探索有形式无实质",甚至"自主"变"自流",只赋权不增能,尽管课堂的氛围是极好的,却似乎也只是"仅此而已",缺少了思维的力度,更缺少了思维间的交流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