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山东省2城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作者:范正; 尤向东; 廖玫珍; 黄鹏翔; 陶小润; 康殿民
来源:预防医学论坛, 2016, 22(12): 887-890.
DOI:10.16406/j.pmt.issn.1672-9153.2016.12.003

摘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年学生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危险行为特征,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4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济南市和聊城市的2个国家级AIDS青年学生哨点的监测资料。将数据录入Excel表,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监测青年学生7 984名,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1例,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阳性者14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抗体阳性者18例。有8人承认吸毒,664人承认有过性经历,占监测人数的8.32%。不同年份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大的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P<0.01);男性、AIDS知识知晓得分<6分和少数民族的青年学生,最近1年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山东省青年学生中存在AIDS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尤其要加强针对男生、年龄较大、少数民族和AIDS知识不知晓青年学生的教育与干预。

  • 单位
    山东大学;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