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这个特性成就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中立性并保证了交换经济的公平和公正,奠定了静态均衡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的"货币资本化"理论为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供了前提,还揭示了货币在交换经济中的功能和角色转换,在它的身上承载着小商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历史意义。信用货币标志着商品经济进入信用经济状态,虚拟资本和金融自由化增加了经济的非均衡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打开了非均衡经济学的大门。从货币形态演化的历史视角去揭示国家和货币之间内在必然联系,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的本质是国家信用干预,国家信用的强弱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成正比。货币商品化、货币资本化和货币信用化是商品货币向信用货币形态演化中的三个阶段,它们一脉相承的演化关系夯实了货币理论和经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基础。
-
单位福建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