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食用鼠种类构成及病原体携带情况,为今后鼠及鼠传疾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访谈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食用鼠类情况,采用夹夜法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县4乡镇的山地林区开展鼠类调查并分类鉴定,解剖采集其脏器放于-20℃低温保存并运送至实验室;采用PCR技术检测鼠体携带钩端螺旋体(钩体)、汉坦病毒、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情况,并对其中2份鼠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捕获鼠标本141只,捕获率为20.74%,共计2科5属10种,其中食用最多鼠种为青毛鼠和白腹巨鼠。钩体检测阳性率为27.08%(13/48),Ⅰ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0.71%(1/141),Ⅱ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2.77%(18/141),鼠疫菌均为阴性(0/125)。青毛鼠十二指肠分离到4种菌,均不具备致泻性,而白腹巨鼠分离到4种菌,其中2种具有致泻性。结论青毛鼠及白腹巨鼠是山地林间优势种也是食用的主要鼠种,其携带钩体和汉坦病毒,应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具有较高的传播流行风险。建议加强该地区鼠及鼠传疾病的监测,重视鼠传疾病及其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该地区鼠传疾病的发病风险。
-
单位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