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栋; 王珑清; 陈清; 赵琦; 吴昊; 臧祖胜; 张耀; 宋劭晨; 杨立利*
来源: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 44(12): 1451-1458.
DOI:10.16781/j.CN31-2187/R.20220807

摘要

目的 观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5/C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5/C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