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红外成像的城市河流微塑料表征与来源解析

作者:刘沙沙*; 邱月; 张茜; 索诚宇; 任艺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23, 43(12): 6700-6711.
DOI: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30815.005

摘要

以北京典型城市河流——通惠河为例,基于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对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惠河表层水体中的微塑料丰度为10~41个/L,平均丰度为(21.60±10.5)个/L;研究共检测出16种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其中丰度较高的三类分别为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其检出率分别为25.90%、22.20%和18.10%;水体中微塑料以粒径≤200μm的小颗粒为主,其占总颗粒数的91.20%;在形状方面,通惠河薄膜状微塑料占比最高,颗粒状次之,纤维状占比最低,三者所占比例依次为67.59%、22.69%和9.72%.根据实地调研和微塑料表征结果,推测通惠河微塑料可能来源于岸边生活垃圾的破碎风化、排污管道的老化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微塑料残留.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通惠河下游水体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危险和非常危险等级,且PVC微塑料是引起通惠河水生态系统风险加剧的主要塑料类型.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人为源塑料尤其是PVC塑料的源头管控,为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提供支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