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当前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表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区。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减少城市碳排放、增加碳汇成为关系着双碳战略成效的关键问题。作为城市空间中唯一的自然碳汇,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城市绿地的碳汇建设,如果按照传统的人工营建思路,只种植在当前情景下碳汇能力强的少数植物种则很可能会减少生物多样性。基于植物分配有限资源时存在权衡关系的生态学一般原理,不仅选取当前情景下碳汇能力强的植物,还要考虑适应环境变化、在未来环境下碳汇能力强的植物,以及遭遇极端环境时有一定碳汇能力的植物。在此框架下,选取恰当的植物多样性组合有望实现更好的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即环境稳定时碳汇能力更强,环境变化时碳汇能力更稳,出现极端事件时碳汇损失更小。具体的做法包括:(1)扩展绿地物种库信息,纳入植物的碳减排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应对极端变化能力等信息;(2)考虑植物在碳汇能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将植物分成不同类型的组,比如高碳汇低适应、低碳汇高适应;(3)根据不同城市的环境和未来气候变化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植物组合营建城市绿地;(4)开展城市绿地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碳计量,以近自然方式营建和管养城市绿地,减少管护过程的碳排放。这些举措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重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共赢,对落实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