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区分气肿性和非气肿性总气体滞留,来确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广泛应用的CT表现类型。通过临床数据对气肿性气体滞留进行预测与分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了202例符合条件病人(男159例,女43例,年龄41~85岁,平均70岁)。病人肺功能及CT数据由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提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时进行非对比增强胸部CT扫描,并定量分析。CT参数设置为:120 k V,200 m As,旋转时间0.5 s,螺距1.1,层厚0.75 mm,重建核b31f和b70f。通过吸气和呼气CT密度阈值差获得气体滞留(CT衰减值<-950 HU的百分比面积和CT衰减值<-856 HU的百分比面积)并与配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基于人体测量学和功能数据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根据CT评估的肺气肿对总气体滞留的相对作用对COPD病人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吸气和呼气CT密度阈值差得到的气体滞留与经配准分析得到的气体滞留高度相关(r=0.99)。病人根据CT表现类型分为4组:弥漫性气肿性气体潴留、弥漫性功能性气体潴留、重度混合性和轻度混合性。预测模型包括1 s用力呼气量/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一氧化碳扩散量百分比、体质量指数作为CT肺气肿的回归因子,根据其程度对病人进行分类可以达到81%的总体准确度。结论 CT吸气和呼气密度阈值差能够准确确定由吸气和呼气配准CT扫描得到的气肿性和非气肿性气体滞留的相对作用,且通过肺功能数据和身体质量指数可准确预测适用于临床目的的肺气肿CT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