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1993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和2012年出版的《檀香刑》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两部译作中文学方言翻译策略的嬗变规律,并引入布迪厄社会学体系中的"场域""资本"等重要概念,对译者惯习的外显形态进行历时描写。研究发现译者葛浩文在后期"强化"了原作的文学性和异质性,最大限度保留或重现文学方言传递的"民间气息"及"中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