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原音韵》作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历来受学者重视。本文以罗常培、赵荫棠、陆志韦、王力、杨耐思、李新魁、宁继福、董同龢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对象,比较在声母、韵母方面各家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然后以赵荫棠、杨耐思、李新魁、宁继福四位学者分别构拟的《中原音韵》单字音表(音节表)为切入点,相互比对,找出所有小韵存在的拟音差异,详细分析出现差异的缘由,归纳差异的类型。并对各家拟音依据、论证方式、处理方法等加以述评,致力于对《中原音韵》的音系进行更为合理的构拟。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对《中原音韵》不同角度历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述,并介绍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中原音韵》声母系统的拟音进行比较。首先在第一节总论里构建《中原音韵》声母各家分类及拟音比较表,提出声母上各家存在的主要分歧。接着依次论述声母上的这些分歧,包括古知照系声母的分类与拟音,古见、溪、群、晓、匣母字有无腭化,疑母的有无与如何构拟,日母字的拟测等问题。明确造成分歧的缘由及各家观点的主要依据,陈列这些分歧在赵、杨、李、宁四家拟音字表中的具体表现。最后以一节专门讨论四家在字表中出现的声母拟测不同的个别小韵,分析差异缘由。 第三章对《中原音韵》韵母系统的拟音进行比较。先构建《中原音韵》韵母各家分类及拟音比较表。接着分析各家拟测出的主元音有较大差异的韵部,就是否有[y]音,关于介音[i],唇音字的开合口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我们的观点。最后一节专门讨论四家在字表中出现的韵母拟测不同的个别小韵,分析差异缘由。 第四章讨论《中原音韵》拟音差异的其他问题。包括部分小韵字的分合问题,重出小韵的处理问题,以及个别文字字形不同的问题。 最后于结语部分归纳造成各家拟音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拟音所依据的文献材料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对部分小韵应如何拟音的处理方法不同,以及分歧双方各有所据等。在归纳中总结音值构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汲取经验教训。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