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鉴定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田荟遥; 蒋继志*; 李成斌; 侯宁; 申芬; 李岩*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05): 25-31.
DOI:10.13320/j.cnki.jauh.2018.0096

摘要

为明确东北三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以及不同线粒体单倍型与其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7年从东北三省分离纯化的137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类型,并比较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产孢量、生长量以及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致病力。结果显示,Ⅱa型为主要单倍型,占71.5%,其次是Ⅱb型,占21.2%,最少的为Ⅰa型,占7.3%,没有检测到Ⅰb型。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均在20℃时生长最快,其中Ⅱa型菌株的生长速度最快(6.43mm/d)、平均产孢量也最多(33.5×104个/mL),I b型菌株生长速度最慢(3.41mm/d),产孢量也最少(6.4×104个/mL),且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侵染马铃薯离体叶片后形成的病斑面积也以II a型菌株的最大(53%),约占叶片面积的一半以上,而I b型菌株的最小。这些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致病疫霉线粒体单倍型有3种,且不同类型单倍型与其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尤其是致病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 单位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