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何炳松、张凤举等爱国学者在上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为中央图书馆秘密搜购沦陷区书肆私家旧籍十余万册,其中半属善本。郑振铎等先生忧惧所购古籍遭受损失,选择其中甚具史料价值珍籍编为《玄览堂丛书》陆续影印出版。本文详述丛书首版之印制过程、发行路径,以及再版选印、收藏机构与数字化之状况,同时对丛书问世后,专家学者撰写书评提要、专题论著,以及校辑征引、标点注译等相关学术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历经历史变迁,中央图书馆抗战时期所聚珍籍,现分藏于北京、南京、台北等地,祈盼两岸图书馆界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创设联合出版、数字化资源库共建共享等深度合作机制,使先辈们舍身忘我冒险抢救的“铭心绝品”,化身千百,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