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我省脊灰防控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4-2019年AFP病例数据。结果 2014-2019年四川省合计报告AFP病例2 154例;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要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2/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9.58%,双份合格便采集率为95.40%,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7.54%,随访表75 d内及时送达率为94.89%;AFP病例的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1.75∶1,脊灰疫苗接种3剂次及以上占95.64%;AFP病例首诊选择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村级医疗机构分别占14.95%、27.95%、39.79%和17.32%,首诊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83.94%的AFP病例首诊即诊断为AFP,省级医疗机构确诊率最高(92.24%);经省级专家会分类诊断1例为VDPV病例,其余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维持无脊灰状态要求,但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
-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