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嘉时期,钱塘在熟悉传统较精确圆周率值的背景下,通过测算得到圆周率值为3.16。伴随当时特定的学术风气,钱大昕、谈泰等一批学者推崇这一说法,《畴人传》也对之大加赞扬。道光、咸丰时期,由于幂级数工作的大量出现,圆周率值为3.16说法被否定。在这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圆周率值为3.16俨然成了主流观点。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探究乾嘉学者对圆周率值的具体测算和认知,揭示他们以何种标准判断数学知识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