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本草纲目》三个译本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比较三个译本中的译者因素和历史语境因素,阐述译者文化身份在文本建构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和所处的不同历史语境对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等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阐释行为发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之内,译者根据不同的个人经历、知识水平和工作经历等确立自身的主观立场,构建独特的文化身份,同时受到历史语境和个人文化身份双重制约,在与读者意图建构阐释共同体的过程中,对所翻译的文本有意识地进行选取、摒弃、扩充或浓缩,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翻译实践中要重视译者文化身份的构建,译者要具备必要的自觉性、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译本要充分考虑当代语境和预期读者,增强译本读者的针对性;按照阐释精神客观接受现有译本、不断推出复译本和多类型译本,深化和丰富中医药典籍理解,在译者、译本、读者合力下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
单位厦门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