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辛亥年(1911)四川保路运动中牵动全国舆论的赵尔丰,学术界的既有相关研究,历来忽视他曾经被保路报刊和保路话语誉称为"福星"、建构为"爱民"形象。赵尔丰确实曾经对四川绅民的保路诉求深表同情、支持而屡次为之向朝廷代奏。但他早在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前,就已得有"赵屠户"诨号,且在官场语境中与其"能臣"形象相联系。辛亥年七月十五日(1911年9月7日)他因受清廷谕旨严厉逼压而制造成都血案,以其再当屠户之举,自毁"爱民"形象。其后赵尔丰一边镇压民众,一边通过白话告示等力图重建"爱民"形象,及至在拥有重兵的情形下同意四川独立;但最终仍因当过"屠户"的血账而被杀,其"爱民"形象的自我重建遂告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