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中青年全麻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与控制性降压幅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共80例,全麻维持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维持平均动脉压(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组(A组)、>5%~10%组(B组)、>10%~15%组(C组)、>15%~20%组(D组),每组20例。全麻维持中泵注丙泊酚6 mg/(kg·h)恒速不变,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起始泵速60μg/(kg·h)]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内把维持MAP降低到各组的要求范围,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结果四组全麻诱导前MAP均比其基础MAP升高15%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丙泊酚6 mg/(kg·h)时,A组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2.79±0.04)%,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42.54±19.16)μg/(kg·h);B组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8.08±1.15)%,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53.14±18.51)μg/(kg·h);C组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3.63±3.78)%,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68.04±28.47)μg/(kg·h);D组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7.38±4.01)%,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99.47±32.73)μg/(kg·h);瑞芬太尼平均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维持MAP平稳指数均小于其基础MAP平稳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超过基础MAP 10%以上后部分病例出现降压封顶效应,再增加瑞芬太尼用量维持MAP不再继续降低。C组降压封顶效应发生率为(38.09±8.91)%,D组降压封顶效应发生率为(60.00±10.13)%。结论全麻诱导前MAP均高于其基础MAP。全麻维持中与一个恒定丙泊酚用量配伍,瑞芬太尼用量越大,降压幅度越大。降压幅度越大,出现降压封顶效应的发生率越大。

  • 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