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