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卢菲利安弧地区新元古代与裂谷作用有关的基性–中酸性岩浆作用,对了解区域地壳生长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卢菲利安弧地区发育有大量新元古代与裂谷作用有关的基性岩类,但相关的中酸性岩岩浆作用却鲜有报道。笔者首次在赞比亚索卢韦齐地区发现有新元古代的石英二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707.1±3.0)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较低的MgO(0.46%~0.76%)、CaO(1.63%~1.76%)、K2O(0.49%~0.56%)、Mg#值(8~13)和Sr/Y值(1.14~2.50),较高的Al2O3(15.61%~16.02%)。岩体富集轻稀土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Hf),(La/Yb)N值为6.64~7.86,亏损P、Ti、Zr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Sr、K)。此外,石英二长岩具有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5 8~0.706 0),正的εNd(t)值(1.89~2.03)和锆石εHf(t)值(1.30~5.67),该特征与索卢韦齐地区新元古代早期辉长岩相似,推测石英二长岩可能为新生的镁铁质下地壳在中–低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综合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笔者认为卢菲利安弧地区在新元古代经历了多阶段的地壳生长作用,后期侵位的地幔岩浆加热早期就位于下地壳的镁铁质岩石并导致其部分熔融,从而达到对地壳的改造作用。
-
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