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8%~7.94%,产量最大,株高最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0.40)>千粒重(0.34)>穗粒数(0.30)>株高(0.13),偏相关分析结果与此一致,且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千粒重(0.669 5)>穗数(0.658 4)>穗粒数(0.652 6)>株高(0.036 8)。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包括郑品麦27号、锦麦35和郑麦6687等20个中筋小麦品种,中麦578、郑麦158及丰德存麦21等5个强筋小麦品种,1个中强筋小麦品种(商麦8),其余品种仅部分指标达强筋、中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品质性状分析以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70.63%,且有33.33%的小麦品种稳定时间达弱筋小麦品质标准(<3 min)。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无品种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仅天民304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泛育麦18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郑品麦27号兼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植0914等14个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结论】河南小麦育种需要引进优质抗病资源,采取在大群体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多穗型和大穗相结合、协调提高穗粒数,同时,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利用前述优异基因(性状)。
-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