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动员肾祖细胞(RPC)归巢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3月龄、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 建立切除右肾的单肾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 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 无血管夹闭), NSS组(肾动脉夹闭45 min后行NSS), IPC组(先进行肾动脉夹闭15 min, 再灌注10 min预处理, 再行NSS)。分别在术后12、24、72 h每组各取出6只大鼠, 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 之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项目:(1)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3)在24 h观察IPC对肾组织中RPC数量的影响, 以及IPC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术后12、24、72 h时3组大鼠SCr和BUN值比较, IPC组分别为(65.0±10.78)、(91.5±15.12)、(52.6±11.68)μmol/L和(14.78±2.77)、(18.31±4.99)、(9.41±2.73)mmol/L, NSS组分别为(80.5±12.63)、(116.9±14.32)、(83.7±11.43)μmol/L和(18.58±4.18)、(28.86±5.64)、(19.49±3.83)mmol/L, Sham组分别为(41.5±7.36)、(39.7±7.55)、(42.7±7.15)μmol/L和(7.72±1.75)、(7.40±1.98)、(6.83±2.09)mmol/L;除72 h时IPC组与Sham组SCr和BU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 在12 h和24 h, IPC组均高于Sham组、低于NS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后12、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IPC组和NSS组均高于Sham组, 术后12、24 h IPC组较NSS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24 h, IPC组和NSS组大鼠肾组织中RPC数量明显增加、SDF-1和CXCR7表达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PC可促进RPC归巢, 缓解NSS中IRI损伤程度, 保护肾功能, SDF-1/CXCR7轴可能在这一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