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以2014—2019年我国民族八省(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相关评价指标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发展效应渐趋良好;在区域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现象较为明显并具有一定的局部聚合性;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乡村产业建设基础、人力资源储备总量和教育资源投入数量等。在后扶贫时代,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组织主体协作;坚持因地施策,推动实践空间共生;关注民生需求,促进系统功能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要素流通等策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优质耦合协调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