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中微藻的优选及氮、磷转化研究

作者:张萍; 方淳; 朱思涵; 韩松; 李凯; 王志康*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08): 1706-1715.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1.08.017

摘要

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高价值营养成分,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含氮、磷和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培养微藻可有效降低微藻高价值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为此,以3种常见的产业微藻斜生栅藻(S. obliquus)、普通小球藻(C. vulgaris)和螺旋藻(Spiruli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低、中、高浓度模拟生活污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物料衡算探究其在氮、磷形态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模拟生活污水中,斜生栅藻和普通小球藻均能维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且普通小球藻生物量高于斜生栅藻;中、高浓度模拟生活污水中,斜生栅藻生长较好但普通小球藻生长状态较差,后期死亡;螺旋藻在低、中、高浓度的模拟生活污水中后期均出现死亡现象,表明其耐污能力较差。3种微藻对中、高浓度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均不理想,但对低浓度污水处理效果较好。第6—7天,斜生栅藻、普通小球藻和螺旋藻对低浓度模拟生活污水中溶解性活性磷SRP的去除率分别为82.34%、85.67%和56.52%,对NH4+-N去除率分别为52.16%、61.86%和36.00%。表明斜生栅藻和普通小球藻能够有效地去除低浓度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物质。物料衡算结果显示,9天后,低质量浓度组胞内总磷TCP分别增加了0.66、0.91、0.59 mg·L-1,表明微藻将污水中溶解态磷向颗粒态磷转化,这可能是去除污水中磷的主要途径;各浓度组NH4+-N均有减少,而胞内总氮TCN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微藻将NH4+-N同化为有机氮。实验过程未发现NO2--N的存在,表明微藻脱氮是直接吸收NH4+-N,并非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完成。研究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生活污水可用于斜生栅藻的产业化养殖,低浓度生活污水可用于普通小球藻的产业化养殖,且均对污水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 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