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识艺术教育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多数国内高校都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赏析类课程,而此类课程在课堂上无高质量互动、学生只能做听众的状况被诟病已久。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开设了学生参与性更强的器乐实践类课程,然而器乐学习不仅对教学条件要求高,还要求学生保持多年高频率练习才可能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因此持续时间较短的通识器乐课程教学成果往往不甚理想。作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现状和过往的教学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旨在促进非艺术类高校通识器乐教育更好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