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芽(大、全、远的长镜头、利用人物视点缝合自然景物的正/反打镜头)。而且,这个传统背后的立足自我内心、寻找主客契合、类比“求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中国电影破除蒙太奇迷信、发展自身审美理想的另一种可能。但客观地说,抒情传统在中国电影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下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亟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抒情传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