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五年畜禽粪尿土地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

作者:陈广银; 曹海南; 马楠; 黄从欣; 余香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4(01): 28-37.
DOI:10.14182/J.cnki.1001-2443.2021.01.006

摘要

为了解安徽省畜禽养殖的动态变化及环境风险,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的相关参数为基础,采用2015—2019年安徽省及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安徽省各地市畜禽粪尿和氮磷总量以及耕地负荷,评估了近5年安徽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风险,并估算了各地市畜禽养殖发展潜力。结果表明:(1)安徽省畜禽养殖总体平稳,2014—2017年全省畜禽粪尿总量分别为4182.59、4226.62、4216.65、4224.14万吨,但2018年安徽省畜禽养殖规模大幅降低,畜禽粪尿产量较上一年大幅减少了31.58%,且各地市间差异较大,总体为皖南地区少皖北地区多。(2)安徽省畜禽养殖污染物耕地负荷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畜禽粪尿氮、磷产量与作物生长对粪肥氮、磷需求量的比值均在0.5以下,表明安徽省畜禽养殖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淮北、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地。(3)各地市间畜禽粪尿、氮、磷耕地负荷差异均较大,2014年黄山市粪污负荷、氮磷负荷均最高,马鞍山市均最低,但到2018年时为阜阳市粪污、氮、磷负荷最高,芜湖均最低。(4)2018末,安徽省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5014.79万头猪单位,但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均衡,亳州、阜阳、宿州和滁州市是区内畜禽养殖进一步扩容的主体,而铜陵、池州和黄山市的发展潜力较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