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基线非超重肥胖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轨迹变化,及其与终期超重肥胖的关联,为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采用龙口市2015—2022年连续随访8年中小学生体检数据,纳入基线非超重肥胖学生7 346人进行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基线BMI水平对随访8年后终期BMI水平的影响,并按照年龄段进行分层分析;采用线性趋势检验计算基线BMI水平对终期BMI水平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 随访期间,2016—2022年超重肥胖人数率分别为14.6%、17.9%、17.7%、17.7%、18.3%、20.4%和18.3%,其中2021年学生超重肥胖率最高;在不同基线年龄,随着随访年度的变化都遵循了相同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肥胖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增速高峰在10岁左右;随访8年后,与基线相比,终期新发超重肥胖率为18.3%,其中男童新发超重肥胖率为21.5%,女童为15.8%,男童高于女童;与基线BMI水平低于-2相比,水平高于-1组时,与终期BMI水平的关联性更强(P趋势<0.001),相对于6~8岁学生(β=1.191,95%CI:0.853~1.529),基线BMI水平在1~2时,对9~11岁学生(β=1.600,95%CI:1.360~1.839)终期BMI水平的影响均更大。结论 龙口市男童的新发超重肥胖率大于女童;9~11岁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较快,且与终期BMI水平相关性较强,应实施综合防控策略,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重点防控,有效降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