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MA)合并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致不同结局, 以提高SMA合并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SMA合并肺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统计住院SMA患儿的年龄、分型、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类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描述住院期间SMA患儿的肺部感染病原及治疗情况。总结并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SMA患儿的机械通气方式、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 8例1型患儿病情较重, 多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肺炎并发症, 平均住院时间为(39.8±30.3) d, 较5例2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8±2.2) d]长(t=2.318, P=0.041)。选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6例SMA患儿均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 需长期并更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平均住院时间为(51.3±25.3) d, 较4例使用无创通气患儿[(7.5±2.4) d]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 P=0.009)。3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通过积极的呼吸道清理术, 病情稳定后(体温正常;空气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94%;胸片无炎症;吸痰频率少于4 h 1次)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过度至无创通气。3例出院时无需白天无创通气的患儿在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后, 结果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 出院后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 均未因重症肺炎再次住院。结论选择气管插管治疗的SMA合并肺炎的患儿, 应在病情稳定时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 以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出院时已脱离无创通气的患儿应完善多导睡眠监测, 若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 出院后应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 以降低因重症肺部感染再次住院的风险。
-
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