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派理论建构的过程中,立足人类共通的审美经验,去把握中西方美学的共性,可以实现对经典理论的全新认知,同时为中国古典美学补充逻辑链条和具体的操作框架。本文通过对巴赞纪实主义美学内涵的重读,从真实的内涵、叙事痕迹的淡化、人文主义精神展现、巴赞本人的人格之真几个方面,去分析其与道家美学旨趣的异同。重点探讨电影作为一种“器”,艺术家需要立足于对生活的体验,有感而发进行创作,方能在“散”与“朴”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实现向纪实主义美学精神的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