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评价遗传背景、体重、黑化、运输应激等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以引进的"鲆优2号"抗病牙鲆和普通牙鲆为试验材料,通过肉眼区分无眼侧有无黑化,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样本,采样前有无施行包装运输等手段,将研究对象分为7个试验组,分别测定溶菌酶(LYS)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等6种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1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4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7,其中LYS、ACP、SOD活力及IgM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C4含量差异显著(P<0.05),C3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各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7,且差异超级显著(P<0.001);试验组2各检测指标均小于试验组4,SOD活力及IgM、C3含量差异超级显著(P<0.001),LYS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C4含量差异显著(P<0.05),ACP活力无显著差异;试验组3与试验组4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比较试验组5、试验组6与试验组7的检测结果发现,只有试验组5中C3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组6(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可使养殖对象在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获得可遗传的免疫优势;随着牙鲆个体的生长,体重增加,抗病力逐渐增强;牙鲆的抗病能力与黑化与否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同一遗传背景,经历运输(未产生休克)与未经历运输样本鱼的6种免疫学指标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