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的重心和短板,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要梳理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开发常设性、临时性、季节性、应急性的灵活就业岗位;瞄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以工代补和以劳代扶,激活兜底类财政资金促进劳动就业效能;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化整为零”“包料代工”,构建“企业+社区工场+家庭作坊”的供应链和组织体系,创造非聚集型的新型生产协作模式;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梯度递减补贴制度,激活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