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至2015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诊角膜细菌感染的细菌培养标本6 220份, 总结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应用卡方检验, 阳性率及构成比的年度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送检角膜细菌培养标本6 220份, 阳性标本1 133份, 阳性率为18.2%, 其中来自男性患者673份, 女性460份, 年龄11 d至94岁, 平均年龄(45.3±22.1)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741株, 占62.0%, 阴性杆菌303株, 占25.2%。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 共321株, 占细菌总数的26.9%, 铜绿假单胞菌次之, 共131株, 占11.0%。细菌对11种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 加替沙星敏感率为最高, 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敏感率低于其他药物。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29.2%。结论近10年来, 导致角膜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发生变化, 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细菌。角膜细菌对以加替沙星为代表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敏感率为最高。(中华眼科杂志, 2017, 53:662-667)

  • 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