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

作者:曹知勇; 陈静芹; 吴小芳; 侯著梨; 方刚*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2, 39(08): 1001-1009.
DOI:10.14066/j.cnki.cn21-1349/r.2020.1010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GEO数据库GPL96平台和GPL570平台共六个基因芯片,和GeneCards数据库做交集靶点,作为卵巢癌的疾病靶点。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依据OB≥30%,DL≥0.18为六味地黄丸活性成分的筛选条件,将六味地黄丸中活性较高的成分筛选出来,并获取相应靶蛋白。将卵巢癌的疾病靶点和六味地黄丸的靶点做线上Venn交集,将得到的共同靶点做生存分析,排除P>0.05的靶点,得到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做关键靶点蛋白PPI互作网络图,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做关键靶点GO基因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结果 GeneCards数据库共记录卵巢癌6657个疾病靶点,与GPL570和GPL96平台上基因芯片得到的共同基因进行比较,GPL96共得到487个卵巢癌靶点,GPL570共得到346个卵巢癌靶点。TCMSP数据库共记录六味地黄丸6味中药的216个靶点,与得到的卵巢癌靶点做线上Venn分析,共得到36个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Kaplan Meier-Plotter进行在线乘积极限法生存分析,排除P>0.05的靶点,得到29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图显示:PTEN、CCNA2、CDK1、CCNB1、EGFR、PGR、CAV1等关键靶点联系密切;GO分析显示:29个关键靶点与47个生物学过程(BP)相关,与10个细胞定位(CC)相关,与16个分子功能(MF)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关键靶点与10条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本研究作者从多角度探索了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六味地黄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治疗卵巢癌的特点,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