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的小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作者:张丽君; 李大虎; 周延召; 黄欣; 赵彤; 赵永岐; 范明; 朱玲玲
来源:生理学报, 2016, 68(02): 126-134.
DOI:10.13294/j.aps.2016.0031

摘要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在平原地区有效、稳定模拟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的小鼠模型。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建模对象,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6 000 m处的高原低氧条件,采用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作用时间为12 h。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探讨模拟高原低氧炎症的有效性;并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高原低氧炎症诱发的脑损伤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的炎症反应最为剧烈,小鼠血清中IL-6、TNF-α、IL-1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0 1,P<0.000 1)、高于单纯高原低氧处理组(P<0.000 1,P<0.000 1,P<0.001),也高于单纯LPS处理组(P<0.05,P<0.000 1,P<0.000 1)。同时,与单纯高原低氧环境组或LPS处理组相比,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显示出更为严重的脑组织损伤,皮层、海马部位出现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血管增生及神经元皱缩伴随核固缩深染等现象更为明显。引人注意的是,丘脑腹后核群区对高原低氧联合LPS处理更为敏感,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更甚于皮层和海马部位,且伴有细胞排列紊乱现象。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并联合LPS处理,在平原地区成功建立了一种与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高度相似的小鼠模型,有望应用在后续相关研究中。

  • 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