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物性测试等资料,辅以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巴楚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发育盐上白云岩(丘里塔格组)、盐间云灰岩(沙依里克组)和盐下白云岩(肖尔布拉克组)3套储集层。盐上和盐下白云岩储层主要由(残余)颗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具有微生物结构的白云岩组成,储层类型以溶蚀孔洞型和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多期溶蚀作用控制:高能相带(颗粒滩、微生物丘)和膏岩—碳酸盐岩过渡相带(含膏云坪)构成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期层间岩溶进一步叠加改造,形成大量顺层溶蚀孔洞层,在纵向上多期叠置、横向上似层状大面积展布,控制储层规模化发育;晚期热液溶蚀沿早期高孔渗带局部调整改造,但横向影响范围有限;另外,浅埋藏期适度的白云岩化有利于颗粒滩相白云岩孔隙的保存。盐间云灰岩储层以斑状或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孔隙主要发育在与生物钻孔或生物扰动有关的潜穴部位,生物扰动对于低能相带物性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