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肺类癌(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8月22例[其中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4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12例,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轴位CT征象(平扫5例,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7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支气管曲面重建(C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并与常规轴位征象对比,分析征象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22例PC中,中央型15例,周围型7例;病灶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边缘光滑20例,欠光滑1例,毛刺1例;双期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在显示PC的几种主要CT征象中,MPR对分叶征和支气管狭窄的显示率最高,分别为63.6%和72.7%,与常规轴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R对冰山征的显示率最高(31.8%),与常规轴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对血管贴边和(或)包埋征的显示率最高(50.0%),与常规轴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显示PC的形态及其与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可为PC的诊断提供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