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温室气体,应该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开展监测和削减。河流、水库、鱼塘和沟渠等受人类影响的小流域水生生态系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活跃区域,更是N2O重要的源和汇。然而,同一流域不同水体N2O的排放特征差异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因此,选择川西平原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于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连续监测不同水体水气界面的N2O排放强度,并结合聚类分析解析N2O排放特征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水体的N2O年排放通量差异显著,沟渠的N2O年排放通量最高((52.68±36.09)μg m-2h-1),城市段河流和鱼塘次之((34.16±23.97)μg m-2h-1和(29.03±31.41)μg m-2h-1),乡镇段和农区段河流再次((8.32±28.60)μg m-2h-1和(8.52±9.43)μg m-2h-1),水库最低((-16.45±29.76)μg m-2h-1)。除水库表现为N2O的汇,其他水体均表现为N2O的排放源。另外,不同水体N2O排放的季节特征差异显著,农区段河流和农业沟渠表现为夏天最高,冬春最低(P<0.05),而其他水体均表现为冬春显著高于夏秋(P<0.05)。根据N2O排放季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将西河流域水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农业类水体的N2O排放季节特征受气象因素和农业活动的联合驱动;第二类城乡类河流和第三类鱼塘分别受控于人类活动和养殖活动,与降雨温度等气象指标关系较弱;第四类水库主要受控于气象因素。并且,第一类农业类水体已成为大气N2O排放的重要源,农业氮素管控是区域控制N2O排放的重点。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