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对T淋巴细胞、哮喘控制水平、诱导痰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平喘、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A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B组口服匹多莫德片;C组采取匹多莫德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气喘、咳嗽、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型(CD3+、CD4+、CD8+及CD4+/CD8+)、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EO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随访1年的哮喘控制水平。记录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儿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均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B组患儿CD3+、CD4+、CD4+/CD8+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儿CD3+、CD4+、CD4+/CD8+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B组诱导痰中EOS、ICAM-1、MMP-9、VEGF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诱导痰中EOS、ICAM-1、MMP-9、VEGF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比例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更快缓解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匹多莫德对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两药联合可强化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诱导痰指标的改善效果,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高。
-
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