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魏沄沄; 张元元; 甄英姿; 张利强; 贾晨光; 张瑞东; 郑胡镛; 吴心怡; 吴润晖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 38(04): 313-317.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4.010

摘要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期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白血病病房行PICC置管的116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结果①PICC置管后第15天33例(28.4%)患儿发生CRT(CRT组),83例患儿未发生CRT(非CRT组)。②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ALL危险度、免疫表型以及置管时两组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合并感染、置管静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组右侧置管比例高于非CRT组[75.8%(25/33)对55.4%(46/83),P=0.043]。③CRT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置管第15天D-二聚体高于非CRT组[0.18(0.052.45)mg/L对0.11(0.015.34)mg/L,P=0.001]。④观察期中出现3例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均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2例并发CRT。⑤置管第33天CRT组26例患者复查B超,19例(73.1%)血栓缩小,6例(23.1%)无明显变化,1例(3.8%)增大。结论 CRT是初诊ALL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置管的常见导管相关并发症,但症状出现较少,大部分血栓可自行缩小,右侧置管为CRT发生的危险因素;检测D-二聚体水平以及定期进行导管部位B超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CRT。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