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靶浓度羟考酮对老年全麻患者插入喉罩时丙泊酚Cp50的影响

作者:谭志斌*; 路艳红; 谢宗源; 冯林杰; 张树波; 高小增; 高平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 24(04): 400-40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羟考酮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全麻插入喉罩时的麻醉效果及丙泊酚Cp50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插入喉罩手术患者资料,年龄60~79岁。按照羟考酮靶浓度、患者年龄分为四组,A组:0.2 mg/L,60~69岁;B组:0.15 mg/L,60~69岁;C组:0.2 mg/L,70~79岁;D组:0.15 mg/L,70~79岁。待羟考酮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平衡后,以血浆靶浓度TCI输注丙泊酚,在意识消失后给予咪达唑仑30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4 min后插入喉罩。依据改良后的Dixon上下交叉序贯法确定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前1 min(T1)、插入喉罩时(T2)、插入后1 min(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值。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中T1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较T0均有降低,四组之间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丙泊酚Cp50分别为:A组(3.95+0.53)μg/ml,B组(2.85+0.57)μg/ml,C组(3.10+0.48)μg/ml,D组(1.95+0.58)μg/ml。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丙泊酚Cp50明显降低(P<0.05);D组丙泊酚Cp50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丙泊酚Cp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全麻插入喉罩的过程中,随着患者年龄和羟考酮效应室靶浓度的增加,丙泊酚的Cp50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