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逆境对不同耐盐性小麦花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陶荣荣; 陆钰; 于琪; 马泉; 丁永刚; 钱进;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朱敏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1-11.

摘要

为提高小麦在盐碱地的生产效率, 筛选耐盐高产小麦品种, 确定较为快捷有效的小麦耐盐鉴定指标, 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小麦花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以前期筛选得的5个耐盐差异性显著的春性小麦品种(较耐盐品种: ‘宁麦21’ ‘扬麦20’ ‘扬辐麦4’; 盐敏感品种: ‘扬麦23’ ‘安农1124’)为材料, 在大丰地区设置非盐逆境(S0, 播前土壤含盐量0.770±0.062 g·kg-1)和盐逆境(S1, 播前土壤含盐量3.294±0.198 g·kg-1)两个处理, 分别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Fv/Fm、脯氨酸及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在盐逆境下, 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茎蘖数显著下降, 与非盐逆境相比, 盐逆境下小麦产量显著下降, 仅为非逆境的26.2%, 穗数、每穗粒数与千粒重也显著减少, 其中穗数降幅达60.7%, 为减产的主导因素, 其次是粒重的减少。研究还发现, 在盐碱胁迫下, 花后SPAD值与叶绿素荧光Fv/Fm显著下降, 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的显著增加, 变化幅度在品种间存在差异, 耐盐品种的SPAD值及叶绿素荧光Fv/Fm的降幅与丙二醛的增幅较小, 但脯氨酸含量的增幅较大, 因而减产幅度较小。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 叶绿素荧光Fv/Fm与穗数、千粒重及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SPAD值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干物质积累量与穗数、千粒重及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盐胁迫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Fv/Fm抑制小麦的光合作用, 减少光合产物的生成, 造成最终的减产, 因此在小麦耐盐性田间鉴定中, 开花期SPAD值与叶绿素荧光Fv/Fm可作为耐盐性鉴定快捷可靠的指标, 此外, ‘扬麦20’在盐碱地中减产幅度最小, 综合表现较好, 适合在大丰地区盐碱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