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肺腺癌软脑膜转移(LM)患者鞘内注射化疗后脑脊液培美曲塞的药代动力学, 以指导临床鞘内注射化疗的给药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Ommaya囊行培美曲塞鞘内注射化疗的肺腺癌LM患者共21例, 根据培美曲塞剂量分为30、40、50 mg组(n=10、n=4、n=7), 各组于首次鞘内注射后0、0.5、1、2、4、6、12、24、48 h留取脑脊液, 每个治疗周期第8天留取脑脊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脊液中药物浓度, 明确药物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 比较各剂量组间脑脊液中培美曲塞浓度差异;观察并比较不同治疗周期鞘内注射化疗后脑脊液培美曲塞浓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组患者首次鞘内注射后0、0.5、1、2、4、6、12、24、48 h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0 mg组:F=20.56, P<0.001;40 mg组:F=27.06, P<0.001;50 mg组:F=28.63, P<0.001), 鞘内注射后0.5、1、2、4、6、12 h与鞘内注射0 h相比, 各剂量组脑脊液药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30 mg组, 50 mg组鞘内注射后1、2、4、6、12、24 h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脊液培美曲塞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 30、40和50 mg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5 696.12±283.32)、(7 886.29±396.57)、(14 202.70±440.19)h·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159.00, P<0.001);与30、40 mg组比较, 50 mg组AUC0-∞增加(均P<0.05);与30 mg组比较, 40 mg组AUC0-∞增加(P<0.05)。3个剂量组半衰期分别为(8.75±0.23)、(11.29±0.59)、(16.42±1.23)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80, P<0.001);与30、40 mg组比较, 50 mg组半衰期延长(均P<0.05);与30 mg组比较, 40 mg组半衰期延长(P<0.05)。3个剂量组达峰时间分别为(1.55±0.10)、(1.00±0.01)、(1.43±0.11)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11, P<0.001);与30 mg组比较, 40、50 mg组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达峰时间变短(均P<0.05)。3个剂量组清除率分别为(7.02±2.46)、(5.80±1.25)、(3.66±1.32)L/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2, P=0.009);与30 mg组比较, 50 mg组清除率下降(P<0.05)。3个剂量组达峰浓度分别为(540.45±32.25)、(820.75±46.47)、(1 014.78±64.96)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7.70, P<0.001);与30、40 mg组比较, 50 mg组的达峰浓度增加(均P<0.05);与30 mg组比较, 40 mg组达峰浓度增加(P<0.05)。动态监测4个治疗周期鞘内注射化疗后脑脊液药物浓度, 其中30 mg组脑脊液浓度分别为(13.76±4.79)、(11.41±7.08)、(9.41±2.59)、(7.86±4.02)mg/L, 40 mg组脑脊液浓度分别为(14.45±6.59)、(12.87±15.73)、(11.24±2.48)、(9.09±3.38)mg/L, 50 mg组脑脊液浓度分别为(12.94±10.34)、(9.72±7.62)、(8.15±8.17)、(4.34±4.21)mg/L;30 mg组不同鞘内注射周期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 P=0.016), 与第1周期相比, 第3、4周期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下降(均P<0.05);40和50 mg组不同治疗周期脑脊液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8, P=0.837;F=3.57, P=0.066)。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检测脑脊液中培美曲塞浓度, 动态监测脑脊液中培美曲塞浓度可以为肺腺癌LM患者临床鞘内注射化疗给药剂量和治疗周期提供依据。

  • 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