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盐边腹链蛇(Hebiusyanbianensis)由Liu等(2018)依据1号标本而命名,后续文献仅报道了四川盐边县和云南永仁县的各3号标本信息,其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新鉴定的四川标本20号和新采集的云南标本1号,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的标本7号,对其遗传分化、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补充描述。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盐边腹链蛇的云南宾川种群与四川盐边种群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但它们的遗传距离为1.4%,表明其有一定的遗传分化。盐边腹链蛇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特征总体相似,背鳞19-19-17行;在以下特征存在变异:其尾长与体长之比的范围为25.5%~36.2%,腹鳞数为159~175枚,尾下鳞67~90对。其在尾长与全长之比、背鳞行数、腹鳞数、尾下鳞数、背部花纹以及腹链有无与分布在中国的其他23种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明显区分。盐边腹链蛇已知在其模式产地四川省盐边县以及云南省永仁县分布,本文确定其在四川省米易县、会理市、九龙县以及云南省宾川县亦有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盐边腹链蛇形态特征总体较为稳定,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