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墨子的根本宗旨是谋"百姓之利",除"天下之害"。利害在于治乱;治乱在人,故须"非命"。治乱的根本乃在于"仁义"与否:祸乱的根源是人们"不仁"而"不相爱",故呼吁"兼爱";祸乱的表现是人们"不义"而"交相贼",故主持正义、诉诸"交利"。当务之急乃是"非攻",因为当时最大的祸乱就是诸侯兼并战争。防止攻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足够的国力,故须研究治国强国方略;二是充分的守备,故须研究战略战术、军事装备,进而研究科学技术。上述"仁义"价值须有一个形而上的超越者作为终极根据,故须"明鬼"而尊崇"天"之"天志"。"天"的世俗代理人即"墨教"宗教团体;墨教并非为某个特定国家谋利,故须独立于任何国家权力系统之外。然而墨子关于权能格局的思想存在着深刻矛盾:他所维护的和平秩序,乃是承认王权衰落之后的"国际"格局,即是多极权能格局,这与神圣代理人的独立性互为条件,此乃墨学在皇权专制时代衰绝而在近代复兴的根本原因;但其"尚同"思想却恰恰与上述多极思维相冲突,这是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皇权专制的历史趋势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