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而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已不间断地使用了三千多年。汉语的这一特性,使得人们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颇有实效的学习经验。而且,从萧统的《文选》开始,语文教材的基本形态就固定了下来。虽说不同的历史时期,教材的风貌和功能不完全一样,但其作为教育的元载体也是事实。如此说来,如何学习语言,如何理解文章,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看上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纷争不断。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文本阅读方法、观念的争议似乎从来没有退场,谬误、隔膜频生,甚至让人不知所措。经过了数次的课程改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些纷争时,就会发现,21世纪初开始,由孙绍振先生一手构建的理论体系,不仅真正确立了文本阅读理论的框架,并且给语文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让纷繁芜杂、令人无所适从的理念之争,最终形成了难得一致的认识。
- 单位